• <xmp id="uyyy2"><table id="uyyy2"></table>
  • 首頁  >  健康養生
    冬吃蘿卜夏吃姜靠譜嗎?小雪已至 冬季進補掌握這些原則

    2022-11-22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雖然今天的廣州還能穿短袖,但冷空氣已在路上了,預計未來一周降水趨明顯,氣溫下降明顯,大家要注意適時增添衣物了。

    “冬吃蘿卜夏吃姜”是民間比較流行的一句諺語。冬意漸濃,多吃蘿卜真的科學嗎?白蘿卜、胡蘿卜、青蘿卜哪款更適合這個季節?冬季進補還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聽聽廣醫三院臨床營養科中醫營養門診的副主任中醫師劉佳的科普,幫你制定冬季營養養生計劃。

    冬天適當吃蘿卜,營養好處多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話雖然有些夸張,卻很有道理。蘿卜有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涼止渴、利大便等功效。如用白蘿卜煎湯,可治傷風感冒;用蘿卜、生姜、蜂蜜、水煎服,治咳嗽、哮喘;用白蘿卜汁和藕汁混合服下,治吐血、便血等等,既簡便,又有效。

    但是,白蘿卜、紅蘿卜、青蘿卜……不同的蘿卜品種有不同的“本領”,大家要注意別買錯了。

    1、白蘿卜

    白蘿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富含維生素C、大量的植物蛋白和葉酸。中醫理論認為白蘿卜味辛甘,性涼,入肺胃經,可以治療或輔助治療多種疾病,本草綱目稱之為“蔬中最有利者”。

    白蘿卜生吃能清熱潤肺,對秋天多見的秋燥咳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熟吃能補氣順氣,尤其和豬肉、羊肉等一起燉著吃,效果更佳。

    注意:

    ①白蘿卜為寒涼蔬菜,陰盛偏寒體質者、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先兆流產、子宮脫垂等患者少食白蘿卜。

    ②白蘿卜不宜與水果一起吃。日常飲食中,若將白蘿卜與橘子同食,會誘發甲狀腺腫。

    ③白蘿卜主瀉、胡白蘿卜為補,所以二者最好不要同食。若要一起吃時應加些醋來調和,以利于營養吸收。

    ④生白蘿卜與人參藥性相克,不可同食,以免藥效相反,起不到補益作用。

    2、胡蘿卜

    胡蘿卜別名紅蘿卜,營養豐富,對人體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被譽為“小人參”。其含有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葉酸、鈣質等,幾乎可以與多種維生素藥丸媲美。

    注意:

    ①胡蘿卜含有作用力極強的維生素C化酵素,在烹制過程中,會使其他蔬菜的維生素C喪失。為防止這種影響,烹飪時可以添加適量的醋和醬油。

    ②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應用油炒熟或和肉類一起燉煮后再食用,以利吸收。

    ③胡蘿卜不要過量食用,大量攝人胡蘿卜素會令皮膚的色素產生變化,變成橙黃色。

    ④吃胡蘿卜不要去皮。胡蘿卜的營養精華就在胡蘿卜表皮,專家提示,洗胡蘿卜時不必削皮,只要輕輕擦拭即可。

    ⑤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不宜食用。

    3、青蘿卜

    青蘿卜是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蘿卜,含水量豐富,可以直接生吃,被稱為“水果蘿卜”。青蘿卜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具有一定的清熱舒肝效果。另外青蘿卜的淀粉酶、蛋白質、鉀等礦物質的含量都很高,具有健脾,防治痰多,口干舌燥等功效。

    廣醫三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中醫師劉佳介紹,三種蘿卜都可以在冬天適量食用,只是我們要找到更適合它們的吃法!青蘿卜因為水分充足、辛辣味兒輕、有甜味兒,所以我們可以把青蘿卜做成涼拌蘿卜絲,清爽開胃;白蘿卜因為辛辣味重,水分較少,但經久耐燉,我們可以用來燉湯,還可以腌成開胃的小咸菜;紅蘿卜因為味道中性,沒有辛辣味,孩子們愛吃,我們可以做成炒紅蘿卜絲或者紅蘿卜蒸菜。

    同時,如果為達到飲食養生的目的,冬天選用白蘿卜和青蘿卜療效最為可靠。

    冬季進補要漸進,這些食物可御寒

    中醫中季節與五臟對應,冬季在五臟中對應腎,而體之陰陽根之于腎,因此冬季攝生的重點是調攝腎之陰陽?!澳I者主蟄,封藏之本”,因而冬季養生重在養腎。劉佳中醫師提醒,冬季進補要漸進,按體質來。多吃這些食物,營養又御寒。

    1、進補前先引補

    冬季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姜燉牛肉等。

    2、多溫熱少寒涼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御低溫很有好處。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3、針對性攝取礦物質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

    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等。

    4、咸味入腎補益陰血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含碘的食物。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5、辛辣食材助驅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中含胡椒堿。它們都屬于辛辣食品,冬天稍多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欲,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御寒能力。

    6、冬季養生多食粥

    粥水分充足,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我國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慣,常吃此類粥有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啥嗍秤糜叙B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劉佳中醫師介紹,針對體質不同的人,進補應有別:

    寒性體質:手足不溫、面色黃白、喜熱食,可適當食用姜、蔥、橘子、雞肉、牛肉、羊肉、酒等;

    熱性體質:手足溫暖、面色紅赤、喜冷食、尿黃等,可適當食用白菜、西瓜、梨百合、葡萄、蘿卜、鴨肉、豬肉、甲魚等。

    一般體質:冬季宜多食瘦肉、禽蛋、魚類、豆類等含優質蛋白的食品,以增加營養,增強御寒能力。但須注意燥熱之物應適可而止,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郁而化熱。

    分享到:
    責任編輯:夢月
    在线性生活精品观看
  • <xmp id="uyyy2"><table id="uyyy2"></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