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1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國宗教學會聯合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2022·宗教學)以線上會議的方式召開。論壇以“宗教學研究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為主題,以“宗教學研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理論貢獻”“宗教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文明交流與宗教對話”為分會場主題展開討論,十多個國家的80余位專家學者分享國際前沿理論和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中國社會科學論壇自2010年推出后,已成為反映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的重要國際平臺。本次(2022·宗教學)論壇聚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開深層次的國際交流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不斷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要堅持問題意識導向,聚焦宗教學研究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推出立足宗教學學科前沿、融通中外有益的學術成果,具有引領性、創新性、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學術成就、學習成果;要構建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國際學術交流機制,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描述出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人類對命運共同體的探索史和追求史。宗教學研究應當不斷推動宗教對話,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敝袊鐣茖W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會長鄭筱筠在致辭中說,要進一步加強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形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大公約數”;要進一步加強宗教學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立足中國、面向國際,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從多視角、多維度推動宗教學領域的知識創新、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建構融通中外有益成果的知識結構和理論體系;要加強學術的深入對話,為國際學術交流搭建平臺,夯實國際學術話語的基石。
會上,鄭筱筠以《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基于“一帶一路”全球宗教風險理論研究》為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卓新平以《新時代運動與文明對話》為題,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以《從“宗教對話”論述“世界大同”的可能——迎接“新文明軸心時代”的來臨》為題,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袁莎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的宗教對話》為題,意大利《天主教文明》編輯部主任安東尼·斯帕達羅以《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相遇》為題,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晏可佳以《關于新興宗教和新興宗教研究的幾點想法》為題,蒙古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任哈丹寶力德以《關于宗教和民族主義在蒙古國社會中的作用的若干問題》為題,維也納大學教授漢斯·舍可斯霍爾以《通往面向全球世界的倫理普遍主義——對儒家、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視角的一些評論》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
“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個‘世界之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問題?!敝袊嗣翊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何虎生在《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宗教學研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理論貢獻》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宗教學研究圍繞促進各宗教之間和諧相處、妥善處理文明間宗教關系、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宗教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建構、中華文明與傳統宗教、互聯網宗教、宗教與“一帶一路”建設等議題,取得了積極成果。中國宗教問題有效解決、國內宗教關系和諧、與世界的和平交流,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院長劉成有在《“人間佛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指出,“人間佛教”思想不僅是中國佛教適應現代中國社會急劇轉型的產物,而且也是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換與創新性發展的典范。其思想與實踐,在講好中國佛教故事、傳揚中華文明、推動民心相通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道教,其教義思想中蘊含著‘命運共同體’意識,值得挖掘和弘揚?!敝醒朊褡宕髮W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尹志華在題為《道教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論文中指出,道教文化中包含著“萬物一體”的生命共同體意識、“道通為一”的萬物平等意識、“齊同慈愛”的互助互利意識、“知和曰?!钡暮椭C共處意識、“佳兵不祥”的反戰意識、“大國謙下”的反霸權意識,以及“以天下觀天下”的超越自我中心主義的思想?!叭祟惷\共同體”是現實,也是愿景,關鍵在于凝聚共識、共同構建。這一理念的提出,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滋養,蘊含著傳承千年的中國智慧。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蓋建民在《“自然之道”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略說》中指出,“自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究天人之際”的核心觀念。在道家看來,“自然之道”是探究天道與人道的必由路徑,具有“自化”“應化”“獨化”“協化”“理化”“心化”等深刻思想內涵,彰顯出道家觀變察機、與時偕行、虛靜化育的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其經過適當地現代詮釋與轉化,可成為具有現代意蘊的文化之道與文明之道,有助于消解現代社會文明交流過程中的種種矛盾,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契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自2011年起承辦宗教學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論壇(宗教學)聚焦宗教學研究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匯聚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宗教與世界文明交流與互鑒、宗教與社會發展、宗教與慈善、宗教與全球治理、世界宗教熱點、宗教風險等主題進行深入研討,成為宗教學領域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對話的重要平臺。